近日,银行新员工拒绝为领导敬酒被掌掴事件持续发酵,引发网友对“酒桌文化”的热议。 其中,“畸形酒桌潜规则”、“职场圈子文化”、“高人一等粘人”、“不尊重基层员工”等现象引发广泛讨论。
酒,从古至今,在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也酝酿了很多酒文化。 但是我们真正应该尊重的葡萄酒文化是什么? 当更多的年轻人讨论“酒桌文化”的陋习时,他们在关注什么? 从肖央开始,这一代年轻人能否终结“酒桌文化”?
1
真正的酒文化是什么样的?
液态的“酒”可以说贯穿了中国从古至今的历史,早在汉字成熟之前就已经存在。
甲骨文“酒”
千百年来,它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饮食、医疗、人文艺术等,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酒文化,深入国人的血液, 有着深远的影响。
但在古代,真正的酒文化是一种雅致,与现在“酒桌文化”中的野蛮之气截然不同。
古人饮酒,所推崇的不是酒醉酒醉,而是“微醉”的意境。 人们常说,“诗仙”李白斗酒有百首,但对他来说,酒不过是消遣而已。 醉至微醉,抒发心意,留下了无数关于“酒”的故事,如“人生百态,勿让金杯空对月”、“举杯邀明月,与酒相伴”。 影子变成三个人”。 不朽的诗句。
《诗仙》李白劝酒:“举杯邀明月,三人同饮。”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而且,在中国古代的酒局,大多讲究以文结交,以酒待客。 葡萄酒是美丽而浪漫的载体。
欧阳修还在《醉翁亭》中写道:“醉翁之意不在饮酒,而在乎山川。” 酒也只是一种工具,不是用来醉的,而是用来喝的。 用来欣赏山水之美。
由此可见,酒文化真正让人推崇的核心在于“文化”二字,追求的是文化底蕴和精神层面的升华。
2
变味的“酒桌文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历史长河中 在我国,一些酒俗一直流传至今。 行酒单、猜枪、吟诗、做火柴……堪称真正的酒桌文化。
但在生活中,打架、喝酒、逼酒、喝多了都是家常便饭。 这些变了的“酒桌文化”,不仅是浪费的陋习,更是一种社会负担。
如今,可以看到,在一些地方,这种强行劝酒、倒酒、播放色情、炫耀低俗酒桌的陋习依然盛行。 其中以劝酒最为重要,甚至为此创造了多种“劝酒词”,如:
“酒为食之精,越饮越年轻” 你是”
“男人不喝酒白走人间”
“感情深了会无聊 ;嘴巴,九点二十二好朋友”
“带烈酒烧烤,我马上就到”
……
最差 人们的劝说词有“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喝酒能软化血管”等,但这些说法都被证明是误会。
过去的酒文化有“酒杯飞扬”的风采,而现在所谓的“酒桌文化”多是逼人喝酒的嚣张气焰。
这样的喝酒游戏,对于被迫喝酒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长达数小时折磨身心的“折磨”。
3
这一代年轻人能否终结“酒桌文化”?
银行新员工因拒绝向领导敬酒被掌掴事件,涉事领导受到警告、处分和罚款。 无情”和“零容忍”。
这个结果让很多年轻人兴奋不已。今天的年轻人劝人喝酒由来已久,他们希望为老一辈人改变游戏规则。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109441名年轻人的调查显示,35.7%的受访者每个月会参加三个及以上酒局,其中84.0%直言不喜欢现在的酒局 酒桌文化。
中国是一个人伦社会,讲究“无酒不成宴”,“酒”往往成为活跃气氛、拉近距离、促进人际交往的催化剂。
酒桌本身也可以是欢乐的,但当它带有权位不平等的基因时,是否喝下这“酒”就成了一种服从性的考验,一种诚意度的考验。
电影《别叫我狄俄尼索斯》视频截图。
人们讨厌的未必是 酒,但人们痛恨的是这种“酒桌文化”中不平等的话语权下的服从、压迫和剥削。
随着90后、95后逐渐成为职场中坚力量,令人厌恶的“酒桌文化”或将得到改善。 毕竟,成长在经济富裕时代的年轻一代,尤其是90后,已经不愿意让自己被迫在酒桌上应酬。
网友对“酒桌文化”话题的回复,来源:知乎
在坏习惯面前,或许不是每个年轻人都有资格选择。 如果你是“小杨”,你会勇敢地说“不”吗?
(来源:新华网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