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酒文化?

酒是雅俗之物。 它之所以优雅,是因为中华几千年的文明与酒有着不解之缘。 从某种程度上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酒文化发展、发展、演变的历史。 之所以说俗,是因为它具有普遍性。 古往今来,无论达官贵人、帝王侍臣、朝廷长老、诗人墨客,还是乡下人,下里坝人,都对酒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或参与酒的发明和酿造,或参与酒的运输和销售,或畅饮畅饮,或或深或浅地参与酒文化。 参与者的普遍性和人性化,注定会成为一件大“俗”的事情。

酒文化真的很难下个定义,学术上的定义太枯燥晦涩了。 要么流入文字游戏,要么陷入乏味。 看似什么都解释清楚了,包括酒文化应该包含的内容,与酒有关的一切都包含在酒文化中,但实质上,好像什么都没说。 我们用排除的方法来界定“什么不是酒文化”,却没有触及什么是酒文化。

“酒文化”很难界定,一是因为酒是雅俗之物,与我们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二是“文化”难以界定。 20世纪50年代,一些美国学者对“文化”的定义进行了研究。 在他们那个时代,学术界对文化的定义有一两百种。 而且他们发现,每一位学者在讨论“文化”时,对“文化”的定义都非常相似,但又各不相同。 学者们一直根据自己的课题和需要来定义“文化”。 因此,在文化研究领域,一直有非议,因为有很多假文化、伪文化、反文化的内容,借“文化”之名,宣扬自己的“文化”之道。

从本质上讲,按照一般的理解,文化就是“有文化”。 用更通俗的话说,就是自然的人化。 一堆石头,没法培养。 但如果人们对它进行雕刻、打磨或供奉,它就具有了文化内涵。 猿猴收集了一堆水果,然后将它们发酵成酒。 这不是文化。 但如果有人发现这种现象并记录下来,它就会具有文化内涵。

记得在当代哲学家、哲学史家张岱年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中,文化分为物质状态、制度、行为、心态四个层次。 这是一本高校教材,其分部在国内学术界影响很大。 或许四分法不是编书人独创的,但在很多文化著作中,都是按照这种思路划分的。

我们也不例外。 当然,这个划分确实足够简单明了,层次分明。 回到酒文化,如果要给个定义,大致是这样的:酒文化是与酒有关的文化事物,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

酒作为物质——物质状态的文化层面,关注酒本身作为物质的存在;

酿造、运输、销售、饮用、健康卫生等方面的政策或行业自主权, 等形成规范——制度文化层,关注与酒相关的制度存在(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关于酒的酿造、运输、销售、饮酒、酒后相关行为——行为 文化层,关注与酒相关的人的行为;

关于酒的思想、观念、创作、思想、崇拜、信仰等——心态文化层,关注的是与人类精神文明相关的成就 酒。

这样的定义在几十年前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必要进一步说明。 酿酒技术属于文化吗?

C.P. 斯诺(Charles Percy Snow,1905-1980),一位写了伟大小说的物理学家,写了一本书哀叹人文学科的衰落对技术的负面影响,引起了非常激烈的争论。 斯诺没有注意到的是,有时人文学科也试图侵犯科学的领地,当然结局不堪设想。 所以,当我们谈论葡萄酒文化时,最好避开科学和技术的东西。 那些化学符号、复杂的反应、专有名词等等,是简单文化无法涵盖的。 因此,谈酒文化,研究酒文化,科学技术并非高不可攀。 只是叙述者和研究者需要有很高的科学素养。

作者简介:郭旭,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人,贵州商学院副教授、博士,毕业于江南大学,长期从事葡萄酒产业发展研究 和酒文化写作。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