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集
新华社西宁10月5日电 题:青稞酒酥油茶更香甜——青藏铁路铺路致富
新华社记者 王伟 刘鸿明 王艳
十月的青藏高原,已是寒意逼人。 家住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巴音村的沈德平,一大早就打开了家庭旅馆的门。
巴音村是一个移民安置村。 2016年由山区整体搬迁至茶卡镇。 “在老村的时候,丈夫在外面打工,我在家种小麦、青稞、油菜,生活很艰难。” 沈德平说,“搬到茶卡镇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村紧邻茶卡盐湖景区,村民纷纷尝试开家庭旅馆 发展旅游业。
《政府为村民建设高标准住房,楼上楼下共12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配套院落,给排水齐全,交通便利,酒店提供先决条件 ” 该村巴音村第一书记刘玉红介绍,随着茶卡盐湖旅游的火爆,政府鼓励村民开办家庭旅馆,每户可获得5万元的补助。 除了员工,他们还可以将酒店出租,年租金可达11万元。
沈德平说,2016年,中铁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开通旅游专列 名为“天之国”,从西宁出发,4.5小时直达茶卡,为本已火爆的茶卡盐湖迎来了新的游客增长点,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茶卡盐湖和巴音村。
“我们把土地全部流转,专心做家庭旅馆。”沈德平说,家庭收入从每年10万多元增加到20万到30万元。 村民收入翻番。
回购 从中铁青藏集团公司客货管理部获悉,茶卡旅游专列自2016年开通以来,已发送旅客超过50万人次。
这么长的假期,茶卡镇的酒店好难找。 “今天又客满了,有的客户已经提前一个多月预定了。” 沈德平坐在柜台前,熟练地在电脑上登记入住信息,“我会和老公商量,再承包一家酒店,多招几个服务员。”
青藏铁路沿线带来的远不止这些。
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乃琼镇色玛村有800多户人家。 “种点地,养点牛羊,家里没有多少收入,感觉自己穷了一辈子。” 村民尼玛次仁回忆说:“我最穷的时候,还得跟亲戚借酥油,连个像样的电器都没有。”
2006年,吉拉区 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色玛村旁架起了拉萨西货运站,给尼玛次仁带来了新的繁荣和村民的希望。
“火车把货物全部卸到这里 ,而且从城里叫车来提货也不划算。”尼玛次仁说,“2007年,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村成立了色玛振通物流有限公司。 ,开始物流,开始运输。” 当时,33岁的尼玛次仁成为振通物流公司的经理。
拉萨西货运站为这家村办企业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 专门安排藏族员工教村民办理货运手续,并进村宣传铁路货运新政策。 13年来,振通物流公司发展迅速,从最初的30辆小货车发展到100多辆大货车。
“公司员工人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这两年我们的业务种类逐渐增多,还经营集装箱、建材等货运业务。” 尼玛次仁说,村民们还开了超市、旅馆和汽车修理店等,生意越来越好。 色马村从“农业村”变身“物流村”。
2015年,色马村全面脱贫。 到2018年底,村民年人均收入将突破1万元。
和色马村一样,像色马村一样依靠“神奇天路”脱贫的还有嘉绒村、嘉措村、刘屋村。
记者了解到,随着 随着青海旅游的日益普及和青藏铁路运营版图的不断完善,游客在巴音村停留的“旺季”越来越长; 拉林铁路即将开通,色马村的物流业也将越来越红火。 …
“忙吧,越忙越开心。” 尼玛次仁举起手中的收据,脸上带着笑容。
责任编辑:石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