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人民,生于巍峨的雪山,长于广袤的草原,从小就养成了豪爽、热情、乐观的性格,具有仁爱、礼让、节俭的美德。 在西藏,酒是他们喜庆的饮品,但从来不用来解闷。 藏酒文化源远流长,地域民俗风情鲜明。 从出土的青稞种子、陶酒杯、陶瓶可以证明,早在3500年前,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先民就已经种植酿造青稞酒。
世世代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习惯以敬青稞酒作为待客之道,形成了豪爽豪爽、热情好客、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 独特的酒文化。 随着酒文化的发展,酒和酒具从祭祀山水神、护法神,下到民俗节日、迎宾赠礼,都离不开酒和酒器,为藏族民俗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自古以来,酒就被视为藏族人民最喜爱的饮品之一。 酒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各种“礼”和“情”,在藏族风情中展现出异彩。 在藏族文化中,酒与礼仪密不可分。 在祭祀、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日、迎宾等民俗活动中,酒成为餐桌上的珍品。 象牙酒壶、金雕鸡心壶、青花僧帽壶、粉彩花卉纹壶、银蛙壶、嘎巴拉碗,以及各种造型的瓷、金、陶、木、 皮革酒具; “情”在民间娱乐、歌舞、文人墨客中流露得更为淋漓尽致,体现出来的闲适与苦涩,尽在酒中。
通常做客的时候,主人来敬酒时,客人要站起来,因为藏族有句谚语,“坐着听歌,站着喝酒”。 客人接过主人送来的青稞酒碗后,用右手无名指尖蘸少许青稞酒,向空中拍三下,以示对天、地、祖宗的敬意。 准备喝青稞酒时,一般是三口一杯,先喝一口,主人再斟满,再喝一口,再斟满,最后一口喝光。 如果主持人唱起敬酒曲,就更加庄重了。 主人唱完后,客人也必须把青稞酒喝完。 客人若酒力太强,可用无名指蘸点酒,举手向右上方轻弹三下,主人便会明白,这对别人来说并不难。 最难忘的喝青稞酒的方式,大概是在藏历初一吧。 主妇们在清晨5时煮上一锅“官丹”,即用糌粑、红糖和奶渣混合的青稞酒。 让家里的人在被窝里喝完美味的“官丹”后继续蒙头睡觉。 主妇坐在窗边等待日出。 当东方的晨光初现时,她急忙背着水桶来到井边或河边,汲取新年的第一桶“白水”。
青稞酒色泽纯正,香气扑鼻,酒味柔和绵长,浓而不醉。 夏日提神,冬日驱寒,令人流连忘返。 酒精含量在20度左右; 头酒颜色透明,风味最浓; 副酒口味清淡,一般混合饮用。
青稞酒是手工酿造,最考验手艺。 因此,每家酒馆青稞酒的口味都不尽相同。 酿造纯正青稞酒,色泽深黄,酒香浓郁,香气醇厚,甘甜爽口。 酿酒首先要将优质薏米洗净,注意不要在水中浸泡时间过长(容易泡烂)。 然后将青稞倒入锅中,加水灶比青稞多60%左右。
在蒸煮过程中,大部分水分会被青稞吸收。 ),这样锅里的青稞就可以煮得均匀,不会煮过头焦(让酒变味),青稞煮到一半就可以停了。 将青稞从炉子上取下,冷却 20-30 分钟。 锅里的水已经完全没了。 这时候趁着青稞还剩温度,铺在干净的布上,就到了考验你功力的时候了。 根据自己的经验,将酒曲均匀涂抹(注意此时青稞不能太烫,否则青稞酒会变苦)。
青稞酒之所以在西藏被称为饮品,是因为在我的记忆中,这种酒的味道非常好。 对于很多外地人来说,初到西藏,逐渐适应了高原缺氧和高原反应,适当喝水。 当地的食材和饮品更容易适应。 其中,青稞酒成为可以选择的“饮品”之一。 最好选择当地藏民自己酿造的酒。 口感醇厚,即使有杂质,也不会有很多酒味。 会更适合初尝口味。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