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一手资源”强化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成才靠天分,事业靠天分。 始终把握“人”这个核心要素,用好“一手资源”,让酒学人才队伍建设硕果累累。

近日,习酒股份组织参加了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第十届全国白酒评委换届评审工作。 12人参与评审,12人被聘为第十届国酒评委,非常“练酒”。

纵观习酒的发展史,那是一部代工匠人辛勤耕耘、奋发图强的奋斗史。 人才作为强企之本、竞争之本、活力之源,是推动习酒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

以“匠心”培养“匠人”,打造专业人才队伍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第十届白酒评委聘任通知显示,喜酒公司孙友兰、钱春钦、刘成、袁贵刚、刘刚德、陈欢、袁晓庆、赵莹等人担任评委。 ,有限公司新聘为评委 胡建峰、路虎、陆小刚、杨佳佳连任第十届全国白酒评委 第十届全国白酒评委。 迄今为止,习酒拥有国家级葡萄酒评委会委员21人。

从参加评选的411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喜酒股份第十届白酒国酒公司8名新聘评委进入评选前100名。 据统计,习酒股份是本届新一届评委人数最多的企业,也是第十届全国白酒新聘评委最多的企业。

第十届全国白酒评委12人获聘,彰显了习酒多年来对品质和人才的坚守硬核实力。 长期以来,习酒重视白酒生产酿造领域技术能力的提升和技术人才的储备,充实人才队伍。

目前,习酒拥有国家级酒评委、贵州省酒评委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人。 如此强大的人才实力背后,是习酒对专业技术人才的不断培养。

用“匠心”培养“工匠人才”,习酒不断打通专业人才发展“双通道”。 近年来,习酒启动“企业大学”建设工程,建设讲师队伍,开发了习酒课程体系,涵盖生产、技术、管理等6大年级28个序列,推动更加科学化、更具竞争力的课程体系。 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利用企业大学、大师工作室和创新工作室等平台,继续开展“传帮带、师徒传、老带新”等活动,造就一批基础好、技能好的专家。 充分发挥老领导、老员工、老师的作用,让他们传授经验和方法; 引导一线员工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放眼整个行业,习酒的人才队伍在同规模的葡萄酒企业中傲然走在前列。 习酒拥有中国白酒行业技术领军人才、中国白酒工艺大师、千酒大师、贵州酿酒大师、国家名酒评委会委员、贵州省名酒评委会委员、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100余人。 2000余名人才为习酒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中国第二大酱酒品牌。

持续打造精品酱酒,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从“三人起步”到如今的全国知名品牌,经过 70年风雨,习酒匠人始终坚持精益求精,品质至上的匠心才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作为习酒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酿酒师,李中泰说:“我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酿造每一滴酒。” 为提高习酒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他积极攻关,参与的科研项目多次获奖,这些技术成果不断在酒学中推广应用。

优质的酱酒离不开历史的积淀和技艺的传承。 脚踏实地、执着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酿酒匠人,守正创新,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发展酿酒技艺。 2019-2021年,习酒荣获“贵州省省长质量奖”、“全国质量奖”和“亚洲质量优秀奖”,成为行业内连续三年获得省级和国际质量管理荣誉的企业。 价值位居中国白酒前八。

种一棵梧桐树,引来一只金凤凰。 习酒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尽力为人才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条件和平台。 “只要你能想到,习久就能做到。只要你有想法,习久不怕失败,愿意和你一起努力。” 习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钦在习酒集团科技创新大会上广纳贤才。

随着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才是习酒谋求发展的关键因素。 引进“大师”、用好“工匠”、培养“传承人”,是习酒聚才、凝聚人才、培养人才、壮大人才的方法论,也是习酒做强做大的“硬支撑”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未来,习久将继续秉承“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保护人才、用才”的人才理念,夯实人才基础,推动习久向更高品质迈进 和更可持续的发展。

来源:消费日报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