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友谊在酒香中长存

来源:中新网

中新社银川6月10日电 题:中法友谊长存酒香

中新社记者李佩珊

葡萄酒是一门品之相通的世界通用语言,是文化的使者,也是艺术的结晶。

回望2000多年前的中国,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以葡萄为代表的西域种子,也随着万马奔腾,在华夏大地上生根发芽。

在大洋彼岸的法国,葡萄酒是其最靓丽的“国际名片”之一。

中法一直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 今天,双方因酒而相互欣赏,酒也为两国更密切的文化交流架起了桥梁,提供了载体。

6月10日,第四届中法葡萄酒文化旅游论坛在宁夏银川举行。 描绘共享世界美酒之美的美好愿景。

风土是葡萄酒的灵魂。 法国拥有深厚的葡萄酒文化,其葡​​萄酒种植和酿造技术是世界其他葡萄酒产区可以借鉴的典范。

如何让中国葡萄酒从跟跑走向世界领先?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席陈勇表示,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味、中国品质的酒业文化符号,进一步优化产品特色,扩大生产品牌。 区,强化产业支撑,着力打造“酒.都”。

以宁夏酒为例,贺兰山、戈壁滩、“冬埋土、春展藤”等,是宁夏酒文化中独有的元素,有别于任何国家 或世界上的地区。 酒文化。 “我们通过相互学习不断丰富中国的酒文化,我们也在创作以酒为主题的节庆活动、音乐、影视剧、诗词诗词等,为世界酒文化注入中国元素,实现创意融合和创新。 发展。 。” 陈勇说。

只有加强合作与交流,才能深入取长补短。

1997年,中法两国签署协议,建立中法合作伙伴关系。 政府合作葡萄种植和酿酒示范农场,2001年,中国政府批准进口第一批法国葡萄苗,从此,中法酿酒葡萄和葡萄酒合作进入快车道。如今,葡萄品种马瑟兰 由中法专家甄选、适合中国产区的马瑟兰酒在宁夏得到广泛推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单品马瑟兰酒。

中国欧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景武 联盟、原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表示,宁夏作为中国重要的葡萄酒产区,应该成为中外交流特别是中法葡萄酒合作交流的重要场所。 重要平台。

“近年来,宁夏与法国波尔多地区在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葡萄酒文化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合作,精耕细作将推动交流合作不断发展 中法在葡萄酒领域的交锋。” 宋敬武说道。

中国前驻法国大使赵晋军也认为,告别新冠疫情的葡萄酒行业正焕发出更多活力,为中法文化交流和合作注入新动力。 相互学习。

“不久前,中法两国联合发表声明,强调双方将继续在葡萄酒行业和地址标志方面开展交流合作,支持中国举办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工业博览会 会议在此背景下,宁夏与法国在品种引进、技术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也将不断深化。 赵进军说,“葡萄酒夜光杯”这首诗历经千年,依然散发着醉人的芬芳,中法友谊也将建立在酒中。 在彼此的交流与碰撞下,历久弥新。 (完)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