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葡萄酒

葡萄酒是最接近自然的产物之一,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完美体现。 葡萄酒以其赏心悦目的外形、芬芳的香气、复杂多变的口感而风靡全球,受到中国人的广泛关注。

葡萄酒是以新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制成的具有一定酒精度的发酵酒。 按含糖量(以葡萄糖计)分为甜型(>45.0 g/L)、半甜型(12.1 g/L-45.0 g/L)、半干型(4.1 g/L-12.0 g/L), 4种干法(≤4.0 g/L); 按颜色可分为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和红葡萄酒(通常简称红酒)3种; 根据二氧化碳的压力,可分为起泡酒(≥0.05 MPa)、平静酒(<0.05 MPa)两种。 此外,特种酒是用新鲜葡萄或葡萄汁在采摘或酿造过程中采用特定方法制成的,如利口酒冰酒、低度酒、脱醇酒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二条、第九十七条规定,进口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应当符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食品安全 标准。 要求。 因此,正规渠道进口的葡萄酒都会有中文标签。

买红酒时,经常会看到标签上列出的成分为:葡萄汁/葡萄、二氧化硫。 消费者可能会疑惑,二氧化硫是最常见、最简单、刺激性最强的硫氧化物,为什么会出现在葡萄酒中呢?

其实,二氧化硫是国内外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在酒类中起着“抗氧化”、“防腐剂”、“保鲜剂”的作用。 一是选择性杀灭葡萄酒酵母以外的其他杂菌,保护葡萄酒酵母的健康发育和正常发酵; 氧化防止氧化浑浊和颜色退化; 第四,它可以增加浸出物的含量和酒的颜色。 五是协同提高不挥发酸含量。 虽然酿酒过程中会自然产生少量二氧化硫,但它们不足以发挥作用,需要额外添加。 因此,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对食品添加剂的标示要求,必须在配料表中明确标示。

葡萄酒有固体沉淀物是正常的,常见的有以下三种:

一种是酒石酸结晶。 酒石酸是葡萄酒中主要的有机酸之一。 它通常溶解在酒液中。 当温度较低时,它会与酒中的钾离子结合并以晶体的形式析出,形成酒石酸晶体。

二是酒糟或酒糟。 主要包括酒精发酵结束后死去的酵母细胞、葡萄皮、葡萄梗和葡萄籽。

三是酚类化合物等物质。 在葡萄酒陈酿(即储存)过程中,酚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些固体化合物,积聚在瓶底。 上述沉淀物与葡萄酒酿造和陈化有关,对人体和酒质无害,可放心饮用。

但当酒被细菌、霉菌、醋酸菌等微生物污染或贮藏不当时,可能会产生不同于上述三种情况的浑浊或絮状沉淀,因为它漂浮在酒液中 ,使之浑浊不透明。 这种情况下的酒,基本已经变质,不能再喝了。

仅仅因为消费者自酿葡萄酒并不意味着它更清洁、更安全。 首先是细菌的污染。 葡萄表面广泛分布着多种细菌和真菌。 自酿过程如果控制不当,酒体就会腐败变质,酒中还会含有有毒物质,如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毒素等。 二是隐藏有害物质。 、葡萄经微生物发酵会产生甲醇、甲醛、杂醇油等有害物质。 自酿无甲醇等有害物质去除工艺; 三是发酵容器不合理。 自酿葡萄酒的发酵容器种类繁多,如塑料桶、陶器等。但发酵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可能将有害物质溶入酒体,如增塑剂、铅等; 第四,可能会发生爆炸,酒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产生巨大的压力,如果超过容器的容量可能会爆炸。 自酿有风险,自酿需谨慎。

内容来源:《消费指南》杂志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