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艺流程:
山楂—挑选—清洗—粉碎—酶解—加酵母、SO2、发酵前、发酵后—过滤—贮藏— 热处理——时效——成品。
(2)操作要点
(1)原料选择。 选用成熟度高、色泽好、新鲜饱满的山果,去除烂果、病虫害和霉变果。
(2)酶促水解。 将山楂与90℃纯净水按1:2(kg/L)的比例混合粉碎,在山楂粉碎压榨过程中及时分离果梗。 按100mg/L的量加入果胶酶,40~45℃孵育4~6h。
(3)构图调整。 按1.7g糖可发酵产生1%酒精计算,为了酿造酒精度11%~13%的山楂红酒,加入一定量的蔗糖, 发酵前一次性加入糖,搅拌均匀,使其完全溶解,最后调整发酵液含糖量为20%~24%。
(4)预发酵。 在发酵初期,每天进行搅拌,以促进酵母菌的增殖。 每天测温2次以上,温度保持在22-25℃。 定期观察酒精含量、糖含量和酸度的变化。 密切关注CO2的变化。 随着主发酵的进行,酒会产生大量的CO2气体溢出,形成厌氧环境,有利于酵母菌的发酵。 但当CO2气体的分压高于1.01×105Pa时,酵母会产生抑制作用,影响发酵的顺利进行,因此应适当排气。 当酒精度和糖度没有明显变化时,主发酵结束,预发酵时间为7-10天。
(5)后发酵。 主发酵结束后加入少量酵母和SO2,留出少量空间,有利于残糖的进一步发酵。 后发酵过程中,应经常观察酒液表面,必要时取样观察,确保无细菌感染。 直至液面平静,酒液澄清。 后发酵时间为15~20d。
(6)热处理。 后发酵后立即将酒液与果渣分离,除去沉积在底部的酒渣、发酵络合物、果泥等易产生异味的物质,分离后的酒液为 进行热处理。 热处理采用66~70℃,1h。 注意温度不要高于76℃,以免酒精挥发。
(7)老化。 将酒液置于20℃以下避光保存,酒液本身会发生氧化还原、聚合、沉淀等反应。 同时,酒液中的香气会相互融合,香气物质更加协调,减少酒液中的不良风味物质,促进蛋白质、果胶、单宁等物质的沉淀,使酒液 口感更醇厚。 不断补充同类原汁原味的山楂酒,以保持满瓶。 老化时间不小于180d。
(8)填充。 将过滤后的原酒装瓶,密封,70℃灭菌10分钟后保存。
(3) 质量指标
(1) 感官指标 宝石红色,清澈透明,具有山楂果香和优雅的酒香,酒体醇厚,酸甜微苦 ,回味爽口。
(二)理化指标酒精度(体积分数)11.0%~13.0%,总酸(以柠檬酸计)4~6 g/L,挥发酸(以醋酸计)≤ 或等于0.8 g/L,总糖(以葡萄糖计)120~130 g/L,干浸物≥20 g/L,总黄酮≥100 mg/100mL,游离SO2≤ 或等于 30 毫克/升。
(3)微生物指标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
关注食品营养与安全,吃得放心,生活更幸福!